第一百五十二章 武魂祭法 失衡奇兵-《万法无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双方的博弈,就在此处了。

    其实乐思源已尽可能高估银甲人的实力,大致判断——若要自己正面胜过银甲人,那么丁元吉这般牺牲填命者,四人是远远不够的,至少须得七人,才敢说有八分把握。

    但若你真的依次遣出七人,此人必遁走矣。

    如今,乐思源挑战的时机甚是巧妙。

    四人之后,乐思源上场。

    银甲人气机虽被丁元吉等干扰四次,但在他看来,自家实力依旧较乐思源略胜一筹,极有可能是乐思源误判的形势。

    所以银甲人选择出战。

    他的选择,正中了乐思源下怀。

    如今战局之中,情形甚是奇特。

    双方举手抬足,明显都暗藏的极磅礴的精力;可是再如何强横的攻势,皆如狂浪拍崖,迅速逆转而回,归诸于四肢百骸之中。

    银甲人身躯之内,原本略有不谐;此刻经受反复激荡,这份不谐陡然加剧。

    谁说武道之中,无有变化?

    正常情形下,道行最精湛的武道修者间的比斗,皆是以极简而达高明,一拳一脚,举手抬足,打出十成真力,才能呈现出最大威力。若是妄图以诡变取胜,反而落了下风,做不到“尽力”二字。

    这是武道与讲求神通幻变的仙家法门之间,最显著的差异。

    但极少有人注意到,此言虽为至理,也是有前提条件的。那就是双方皆在自身的完满状态,公平相斗。

    若是并非处于圆融之境,斗法就未必如此简明了。

    如何攻隙击若,扩大己方优势,彰显地方劣势,其中可以比拟为“神通”的法门,同样不可轻忽。

    这便是所谓“失衡”之下,“术”的较量。

    乐思源动用的这门战法,名为“回身势”。双方发力并不相较,反而如见仇敌,一遇之后仿佛头撞南墙,颠倒而回,浇灌入体,自残其躯。

    “回身势”之战法,与其说是高明,不如说是冷门。

    其实,若是有两个乐思源互相搏斗,前者动用至简明之拳术杀法,后者以“回身势”迎敌,前者当胜之无疑。

    可是在面对身有微创的银甲人,“回身势”却极大的放大了敌之弱点,立下奇功。

    观楼之内,龙方云、尚明博见乐思源占据上风,都是精神一振。

    唯归无咎目光沉凝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虽龙方云等人并未解说其中奥妙,但是此战的前因后果、双方博弈,归无咎已猜得七七八八。

    乍一看去,似乎是银甲人自忖虽迎战四人,但保留战力依旧在乐思源之上,于是选择出战,却中了乐思源的奇兵埋伏。

    可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么?

    按照常理,每一击交手之后精力倒灌,双方皆不好受。可是银甲人受创在先,其所受伤势似乎应当极速加重才是。可是观望战局,其人虽然狼狈,此刻已绕场三匝,但何尝不是已经维持住了劣势下的平衡。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