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三章 李代桃僵 自易根本-《万法无咎》
第(2/3)页
若是真正的灵形境界,就算是他和归无咎这样的至高层次,也不至于借鉴上境之法诀、将一位同样圆满之上的精英人物苦修数十载的破境神通,在瞬间习得。就算道心再高,至少也要三日夜以上。
唯有他二人现在这种奇妙的“上境加身”状态,脱离了灵形修士的范畴,方有可能在一瞬间信手拈来,取用于身。
但纵是如此,尤有艰难!
因为归无咎并不是演示某种神通手段,随意交换数十、数百种法门便可了;若是更换之后最佳的破解着手依旧不在他所习法门的范畴之内,又当如何?
所以归无咎必须于自己出招之时,大致观望出如何变化才能将最佳应手囊括在内,然后再施展手段。
这是真正的千钧一发,既要靠推演,又要靠直觉。
瞬息判断,瞬息成法。
这是世间至为艰难之法!
若是易地而处,轩辕怀自己也并无把握能够做到。
轩辕怀一举取得的优势,再度被归无咎化解。
静默百余息之后,轩辕怀出手。
剑光涌出,或精或粗,或直或曲,磅礴恣肆而难以抑制。
这本身也并不关键,以轩辕怀的道行,无论使出何等绚烂多彩、风姿妙韵的神通道术,都不会出乎旁人的意料之外;真正要紧的在于,他再度变更了方才一招一式、一板一眼的打法,赫然进入了连续出招的节奏。
道理十分简单。
归无咎虽有了抵御轩辕怀此招的手段,但优势依旧在轩辕怀这边。
因为归无咎若是固定住某一千五百法,在其范畴之内,注定可以抵御某一部分攻势;但也注定不能囊括所有的最佳应手。随着轩辕怀的出招不同,归无咎必须将此法反复动用,不断的调整一千五百法的“内容”,确保从越衡三千法中选取的一千五百法永远包含正确的“应手”。
这就像是归无咎手持一面盾牌,但这盾牌面积不甚大,难以护住全身,所以敌人羽箭射向哪里,他便需要及时挪转盾牌去抵挡。
轩辕怀完全掌握主动,而归无咎却不能犯错;一旦判断失误,便要被轩辕怀积累了优势。
方才清楚可辨,归无咎两次成功化解此招,都是险之又险的完成,断然无有余裕。
转眼间便是三百余击过去。
这三百余击之中,归无咎渐渐娴熟,应对愈发从容;但依旧有三四招颇为奇诡的出招,一时之间心中并无百分之百的把握挪转之后“最佳应手”必然包含其中。时限将至,便不得不以猜测应对。
所幸皆无大碍。
轩辕怀依旧是不为所动,又出百余招,似乎坚信总能归无咎犯错。
五六十息后,归无咎忽地微微一笑。
二人之剑光,不约而同一齐变成了伞盖形,广口迎敌,尖处对着自家掌心,遥遥一掷。
依旧是不分高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