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4章 战争窗口期-《大明元辅》
第(2/3)页
不过,从政治上来说正确的事,从军事上来说可就未必正确了。高务实觉得这个莫敦让只怕是小瞧了战争的严酷,也小瞧了他刚刚死去的二哥莫敬典。
以莫敬典之能,也只能略微保持对南方后黎朝的一点军事优势,而并不能将之转化成势如破竹的攻势来灭掉南方,他莫敦让一个战争新手,居然亲率主力出征?
这位莫茂洽的三爷爷似乎胆子比我高某人肥多了啊……
要知道,莫朝对后黎朝的军事优势可并不大,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种优势纯粹是靠莫敬典个人建立起来的。
自黎朝立足清化以后,莫朝曾向黎朝发动过两次进攻,此后便长期处于防御地位,屡遭黎军进攻,其间虽有嘉靖四十年和嘉靖四十四年两次出兵清化,也都是为迫使郑检撤兵而采取的军事行动。
待莫朝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恢复后,莫敬典乘黎朝内乱之机,决定反攻。隆庆四年秋八月,黎立郡公看到郑氏兄弟内争,率众降于莫,莫朝赐爵为先郡公,并让他担任向导。
那一次,莫敬典发兵十余万,战船七百艘,进入清化。留下应王莫敦让,大将莫廷科镇守神符海门。然后大兵分六路,首先向郑桧(郑检长子,此时郑检已死)进攻。
郑桧自度不能支,乃率赖世美、武师铄、阮世伊、张国华及家小降于莫朝。其余诸将黄廷爱、黎克慎、阮有僚、范文快等退入安场关与郑松(郑检次子)会合,另有宏郡公率本部归义安与阮伯分守其地。
面对莫朝的强大攻势,后黎将士结成同心共图存亡,黎英宗也敕封郑松为长郡公,节制水步诸营。于是郑松大宴诸将士,武将黄廷爱、郑模、黎及第等三十一员,文臣吏部尚书北郡公阮铤等十二员,“皆指天为誓,同谋协济”。
黎军采取分兵据守各处垒门,坚濠树栅,设伏守险。九月,为了瓦解莫军士气,黎及第设计,“使诸军士,夜架外层垒,延袤十余里,多用屋壁遮蔽,以泥土涂外,上放竹尖,一夜而假城成”。
第二天,莫敬典看到黎军一夜之间筑成的城垒,以为真城,大惊,不敢近。于是与诸将商议说:“不期今日黎军若此,尤有纪律,法令严明,培筑一夜,城垒截然,必是效死之士尤多。故用功力之速如此,使我心不宁,必功不能成,未易平之,若不速战剿除必为后患。”
莫敬典加紧率兵围攻,又有黎守御锦水哀垒的何溪候也降于莫,黎朝保留的地盘已不多了。然而此时莫军也成了强弩之末,双方相持,黎军采取“日则固守,夜则劫营”,还重赏军士,“每获贼首,用银赐赏,士卒多挺身”。
莫军久攻不克,士气逐渐低落,并有士兵逃亡。莫敬典下令对黎军封锁,严禁贩盐者进入黎军控制区,但仍有人偷偷担盐入垒。此时降莫的武师铄又派人给黎军送信,愿归复黎朝。
黎英宗得到师铄信后,大会诸将,以赖世卿、黎及第等领兵为左路,加封郑松为左相,节制各处水步诸营将士。
黎英宗自为都将,总大兵中路,黄廷爱、邓训、潘公绩等出右路。英宗得到武师铄率部复归,陆续收复一些失地。
至十二月,莫朝余力不足,军需供给渐渐不能维持,莫敬典看不能取胜,便商议说:“进兵攻剿劲敌,已经九月,不能成功,且冬寒江涸,更兼春水方生,岚瘴将起,兵不足食,人思旧土,谁与我同心戮力?况我兵寝已懈怠,不如且暂回兵,以图后举,而取全胜也,苛欲坚守其地,恐无益于事机,为敌人之取笑耳。”于是莫军撤回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