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章 南疆变故(三)-《大明元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,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,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。它大量取代了希腊和古罗马陈旧的靠张力和扭力的攻城机械,在黑火药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,这种抛石机一直被延用着。这种机械制作简便,造价低廉,而且投掷量大,使用非常可靠。

    但是,除了这种老式机械外,新型炮已开始显露头角。黑火药问世后发明的加农炮效能更佳,使用更方便,这就是黑火药对攻城炮所产生的最初的重大影响。但是,直到15世纪下半叶,加农炮才真正有效地取代了抛石机,成了重要的攻城炮。

    事实上早在14世纪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重型加农炮,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称为射石炮的巨型炮。这种炮的炮管较短,通常用青铜或铁浇铸而成,有时也用紫铜和黄铜制造。

    由于它发射的石弹重达300磅,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火药。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,石弹则突出在炮管的外面,因此发射谈不上什么精确度,而且初速也极低。为了提高炮的效能,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,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。

    据说,铸铁射石炮曾在1340年用于轰击意大利的特尔尼城。英国可能于1346年使用较小的射石炮袭击了克雷赛城。

    到了14世纪末,人们将熟铁条焊接起来,再用环套加以固定,制成了更长的射石炮。理查德二世曾制造过一些这样的炮用来保卫伦敦塔。英国爱丁堡著名的蒙斯梅格炮就是用螺扣将几段铸铁接起来,再用环套将整个炮管焊接加固而成的。

    15世纪中叶之前,法国第戎炼出了铸铁块,但这只是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不太成功的一项孤立的技术成果。英国都铎王朝初期,这种铸铁新技术传到了英国,从而为苏塞克斯的炼铁业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在此之后,苏塞克斯的炼铁业一直在欧洲的枪炮制造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。铸铁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,而不是它的性能优于别的金属,无论黄铜或者是青铜,虽然价格昂贵,但质地坚韧,不易爆裂。

    大型炮的铸造吸取了钟的铸造技术。它是将金属熔液注入一个粘土模子而成的。模子由模蕊和横壳构成。粘土模型放在一个凹坑里,熔铁炉有一出口,以便铁水流进模子。当铸件冷却后,便打碎模子,再取出铸件。

    此时铸成的每一门炮就象一件雕塑制品一样,都是各自独立的产品,上面的精细饰纹也是不相同的,而炮的质量优劣则取决于工匠浇铸技艺的高低。过了200年之后,人们才设法用一个模子进行加农炮的连续浇铸。

    在打碎模子取出炮的铸件毛坯后,就要用装在一根长轴上的钻头利用水轮机作动力进行镗孔。由于装钻头的轴只是一头有支架,因此镗孔常常不能做到精确,而且由于镗孔工序的问题,模子上原有的误差无法纠正。

    镗孔后要进行炮的测试,包括目测,用铁锤敲打,进行逐步加大火药量的发射,最后一次发射的火药量与弹丸重量要相等。如果试验合格,这门炮就可交付使用。

    目前欧洲各主要国家的铸炮水平虽然都有微小的差别,但高务实估计,他们大抵应该都在这个层面上。

    据高务实的回忆,应该要到18世纪,荷兰才会在整体浇铸炮管的镗孔技术方面占据领先的地位。

    不过京华既然一直把“重工业”摆在发展中的重要位置,那么对于火炮的发展当然就是高务实一定不会忽视的。虽然他在具体铸造技术等方面能给予的指导并不太多,多数时候只能提供指导思路,但因为他能借鉴历史,这种指导依然十分重要。

    从技术和历史发展来看,19世纪中叶前,在炮的制造上,除了海军重炮外,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对铸铁炮形成优势压制。但是青铜炮的炮管比较软,在多次发射圆形炮弹时,炮弹以不正圆的方式穿过炮管容易使它变形,因此青铜不适宜制造重型炮。

    于是高务实除了想方设法让京华在提高冶铁水平上下功夫之外,依旧制造着大量的青铜炮,尤其是舰队使用的火炮。这是由于青铜炮铸造性能好,不容易锈蚀,而铁炮在大航海时代只能说是低端品。

    在此时的技术条件下,铁炮相对于青铜炮而言不仅气泡多,而且容易锈蚀,唯一的优势是便宜。根据历史发展来看,一直到了坩埚碳素钢及相关铸造工艺出现,铁炮才成为主流。

    不过京华冶铁技术虽然是采用高务实抄来的***时代的土法炼钢,却也比当前欧洲主流水平高了不少。因此,反而在陆炮方面,高务实把三、四号炮拿来做了实验,使用了铁炮铸造——但是要特别说明,这些铁炮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超过青铜炮,高务实这样做完全是冲着降低成本、提高火炮拥有总量而去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