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又是一年-《末世老祖宗重生后飒爆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建元帝目光阴鸷,盯着下首跪地左仆射冷哼一声,“你们心里如何想,你们心知肚明!不过,朕得警告诸位,朝廷给你们发俸可不是为了养猪,而是为了养能干之臣,所以别跟朕嘴哔哔,给点实际行动!”

    说着他看向兵部尚书:“限你两日内将具体实施计划呈到御前来!”

    兵部尚书和左仆射相视一眼,磕头领命。

    两日后正好上完早朝便封御笔,再临朝就得明年了。

    建元帝没有管兵部尚书的两日后的奏报,下朝后,他就将冀州发来的奏报抄写了一份让人快马加鞭给夏婧送去。

    只是信再快,因连日大雪,越往北天气越冷,路上结了冰湿滑,信使想快也快不起来。

    等这份奏报送到夏婧手上时,已经是元宵过后了。

    夏婧将信递给龙玉田,问道:“监军对此事怎么看?”

    龙玉田接过信看完,冷笑道:“看来冀州这位刺史大人,文治武功直追太祖啊!”

    这话可不是好话,讽刺萧崎有不臣之心,想学太祖揭竿而起建立新王朝。

    夏婧很赞成他的话,“看来有些人在地方上任职太久,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,是到了该给他们松松皮的时候了!”

    今年不管如何计划好收拾封疆大吏,但如今外面冰天雪地的,计划只能搁浅,只能等雪融化后再说。

    夏婧来了大禹朝算起来也有几年了,通过几年观察,她觉得这个时期的气候应该是小冰河时期。

    而往往历史进入小冰河时期,就会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的下降,致使全球粮食大减产,从而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,人口锐减。

    就譬如这个时期的大禹朝、北狄、西戎以及南洋各国,大家都弱,想胜出只能是谁快走一步。

    当然,大禹因夏婧穿越而来,已经在加快脚步了,若按正常发展,相信不久的将来,大禹会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从议事厅走出来,夏婧看到不少兵卒一脸喜气,便问叶飞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叶飞扫了眼路过的兵卒,微微勾起唇角道:“今日已经出了节,算是过完年了,早上有不少人扛起尖镐去凿冰了。现在看他们一脸喜气,应该是捞了不少鱼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哦,那我们去瞧瞧,如果真收获了不少鱼,今日便让伙头营炖酸菜鱼吃。”

    夏婧也来了兴致,冬日的鱼肉质和夏日的鱼完全两样,冬日的鱼更鲜美且鱼腥没有夏日的重。

    她来了大禹几年,慢慢的也将这张嘴养刁了。

    同样的食材,现在也能分辨出哪个季节的更美味,这一改变让夏婧自己都惊讶,以前的她可是觉得有口吃的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城外的漳水河的冰面上围了不少将士,三五成群,他们有的在凿冰,有的在捞鱼,更有的将装满鱼的筐子抬上岸,准备运回县城内。

    夏婧看到满筐的鱼,脸上也露出了收获的喜色。

    “今晚我们就吃火锅子。”

    叶飞笑着应声:“等会属下就安排下去,娘娘,您小心,冰面上滑!”

    “母后!”

    李承睦站在旁边正看着将士们化身为渔夫,眼角余光无意中瞥见夏婧,立马满脸欢喜地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夏婧看了眼他身后跟着的亲卫,微微皱眉道:“如今局势不明朗,你今后出门多带点亲卫,这十几个亲卫少了点!”

    李承睦回头看了眼自己带出来的亲卫,虽然心里觉得出城这十几个亲卫够用了,冰面上不是还有不少其他将士嘛,再厉害的刺客也不敢来他的大本营搞刺杀呀,但他没有反驳,点头道:“儿子记住了,下次出门会注意的。”

    夏婧见他承认错误的态度不错,便没有再啰嗦,而是围着冰面走来走去,感受着将士们的收获快乐。

    “母后,那个窟窿快凿开了,您要不要去捞这个窟窿的第一网,感受一下捞鱼的快乐?”

    李承睦说话间,前面传来欢呼,窟窿凿开了。

    夏婧撸起袖子,夺过长路手上拿着的鱼网便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第一网大浪淘沙,将网沉下去再捞上来,几条胖头鱼就被捞了上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