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 故人重逢-《大不列颠之影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一位有钱有闲的伦敦绅士会怎么安排他午餐结束后的行程呢?

    如果天气不好,前往藏在牛津街和摄政街之间的“万神殿”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    说是万神殿,但这其实就是一座充斥着各类小型奢侈品商店的楼房,这种商场式的建筑在后世并不稀奇,但是在1834年的伦敦,能在下雨天到这座时髦的建筑里四处闲逛,看着人来人往,沿着商店橱窗一排一排的看过去,可是许多绅士淑女们的首选消遣。

    如果天气不错,那摄政街显然是比万神殿更优先的选择。

    烘焙店、紧身胸衣店、文具店、蔬果店的、眼镜店、香水店、蕾丝店、糖果店,当然,如果你需要的话,这里也能买到枪,并提供从棺材到骨灰罐的一条龙服务。

    但摄政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这么繁华,很多摄政街的商家每年只会做七八个月的生意。

    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也非常简单,摄政街的繁荣程度通常与议会的开幕与闭幕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当议会在每年的1月底2月初开幕时,有钱人便会纷纷从乡村回到伦敦。

    即便是那些最热爱运动的人,也会赶在3月结束前返回伦敦,因为到了3月狩猎季便结束了。

    而在接下来的4月和5月,皇家美术学院夏季画展的召开则宣示着伦敦社交季进入高潮。

    而到了8月底,议会进入休会期,狩猎鹧鸪的时节也到来了,于是富裕阶层便又回到乡村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会在狩猎季结束后重新回来,但是对于许多在乡下拥有地产的乡绅和土地贵族来说,他们会选择在乡下待到下一年的1月才回到伦敦。

    因此,许多商人和店主都会选择在9月初停业休假,即便是那些全年开门的商店,从9月开始,店里也只会留下两三个平时打下手的小伙计。

    这帮小伙计甚至不了解自家商品的价格,每逢顾客进门,只能紧张的用一副涉世未深的兴致凝视着他们。

    在没什么顾客的时候,就连卖牛奶的奸商都懒得往牛奶里掺水了。

    所有奢侈品行业都仿佛受到了关税战的冲击一般,客流量锐减甚至让流莺们的生意都变得非常难做。

    但与摄政街只能做应季生意不同的是,许多名声不显的二手商店街虽然并不时髦,但是它们的生意却完全不受季节影响。

    这些二手商店主要是与佣人做生意,从他们的手中收购雇主家里的额外福利,又把这些福利卖给需要的人。

    在这里,厨子兜售宴会上多余的食物,管家处理家里的空酒瓶,贴身男仆和女仆卖掉主人送的二手衣物。

    如果是第一次来到伦敦的游客,多半会以为这些招牌上写着“海事店”的铺子是售卖航海用具的,但实际上,这不过是店主和光临这里的顾客不想让别人说,这家店是收破烂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二手商店主要聚集于相对不富裕的地区,或者说的更准确一点,他们分布在除了西区以外的广大伦敦区域,格林威治的中央大街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烂家具、纸张、破布、骨头、厨房用具、食物垃圾、旧衣服、瓶子、旧书画、小块金属……

    凡是你可以想到的东西,基本上都可以卖给海事店,海事店主会把收到的纸卖给商人包裹商品,破布被送到造纸厂,骨头被用来做肥皂或肥料,食物垃圾被卖给养猪人,油脂被卖给做蜡烛的,旧衣服被直接卖给穷人或者卖给批发商。

    而也正是由于海事店广泛的包容性,所以当亚瑟还是格林威治的一名小警员时,他就经常来到这地方闲逛。

    因为是个人都知道,肯定会有不少没门路的小偷在海事店销赃,而许多海事店主背地里也都在干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。

    只不过时隔数年,当亚瑟重返格林威治的时候,他却发现中央大街上看了一家他从前没见过的新店。

    这间新店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“海事店”那样布满各色陈设的旧货,也没有泛黄的窗帘遮挡橱窗里的杂乱。
    第(1/3)页